返回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首页

第913章 科举开始

面露震撼的文载尹,沉声解释道:“文老,如今的朝廷实质上已有两套班子,内阁算一套,总揽机要;朝廷六部是另一套,分管具体政务。”

“朕需要他们二者互相牵制,避免一方独大,但眼下看来,他们之间的制衡之力还远远不够。”

“不说别人,就说文老您,手里管着立法之事,还想着回到内阁。”

“如此一来,虽然朝廷有两套班子,但掌握权力的终究是一群人,阶层终究被固化。”

李彻的话很直白,不像是帝王能对臣子说出来的,但文载尹终究不同,他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正人君子。

听了李彻的话,文载尹第一反应是面露羞愧之色:“陛下,老臣......”

李彻摆了摆手:“朕不是在埋怨你,朕知道,你也没想到这一层面。”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所以,朕需要创立一个立法司。”

“立法,绝非一劳永逸之事,不是说你今日编撰出一部《天兴大诰》,后世子孙便只能奉为金科玉律,一字不得更易。”

“法律是有时效性的,今日看来完美无缺的律条,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时移世易,很可能就成了漏洞百出、阻碍进步的‘弊法’。”

说的就是你,朱重八!

老朱的《大诰》算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了,世人皆知洪武帝允许百姓手持《大诰》告状,官差不允许阻拦,甚至家中有《大诰》者,还能减刑。

却不知《大诰》里面的内容,过分理想化,对百姓的管理也过于严苛。

有些法条不说在后世落伍,放在老朱那个年代都不可能实现。

其实朱元璋的初心是好的,他能给予百姓上告的权力,却忽视了其存在的弊端,而家家皆有《大诰》,也让一些不法之徒有了铤而走险的胆量,毕竟还有减刑存在。

“立法司的作用,便在于此。”李彻深深看着文载尹,“你们不直接参与日常政务,却独掌对法律的解释、修订与完善之权。”

“你们要做的,是随时审视现行法条,剔除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弥补漏洞,使其能跟上时代变迁的脚步。”

文载尹听到此处,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他的政治智慧不低,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立法司被赋予的权力是何等巨大。

它超然于日常行政之外,却手握界定一切行为准则的标尺,甚至能对世代相传的祖宗成法做出更改!

这简直是......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越了皇权。

似乎看穿了文载尹内心的顾虑,李彻笑了笑,语气放缓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