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首页

第905章 求贤诏(上)

那和尚说孩子眉宇间有慧根,与佛有缘,便给了张父一个不起眼的木牌,言明可凭此物去附近山上的寺庙,听高僧俗讲。

所谓俗讲,便是寺庙为了传播佛法,为孩童开蒙识字而设的讲席。

是的,佛门也不只是搜刮财富,广收信徒,他们也做过一些好事。

毕竟教化百姓也算是一种功德。

而俗讲的内容自然离不开佛经故事,但好歹能让人认识几个字。

张父想着,自家虽是寻常百姓,孩子肯定是做官无望。

但若能识文断字,在这乡下地方,终究是件体面事,谁见了不高看一眼。

于是,他便将年幼的张谦送去了寺庙,只求儿子莫要在寺庙待久了出家就好。

这一送不要紧,张谦倒是没有生出佛心,遁入空门,反倒是在那青灯古佛旁,埋下了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

从寺庙的蒙学结束后,他便着了魔似的吵着要继续读书。

可张家一贫如洗,哪里供得起一个只读书不干活的孩子?

但张谦性子极拗,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十四岁那年,他便毅然离家,开始四处漂泊,拜访那些有名望的饱学之士,希望能得到指点。

然而,天下的学问大多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那些世家出身的名士,怎会看得起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家子?

他吃了不知多少次闭门羹,受了无数次的白眼和嘲讽。

偶尔,也会遇到一两位真正有风骨的名士,见他心诚志坚,便会破例指点他一二。

每逢此时,张谦便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每一分知识。

然而,这些名士也不可能收一个农家子为入门弟子,更不可能长期教导他。

因此,张谦的求学之路始终是断断续续,所学庞杂而不成体系。

如同一个饥饿的人捡拾着他人掉落的食物碎屑,虽能果腹,却难成盛宴。

就这么奔波辗转,眼看快到三十而立的年纪,张谦带着满腹杂乱的‘学问’回到家中。

他本以为,凭借自己游学所得,总能在这穷乡僻壤谋个小吏的差事,哪怕是给贵人当个幕僚、门客,也算是一条出路。

可世道哪有他想的那般简单?

小吏虽地位不高,却往往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家传饭碗,外人极难插入。

至于门客之流,贵人不会请一个泥腿子做智囊,除非他是什么奇人异士。

现实一次次地将张谦的希望击得粉碎,他就这样在家乡浑浑噩噩地蹉跎着。

直到今天,这张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