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与谈判前的准备四
作为sed的发明者,佳能公司早在1986年就开始sed相关技术的研发,但当时缺乏半导体芯片和其他电路技术的支持,sed一直没有走出实验室。
1999年,东芝公司与佳能就sed显示技术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将该技术推向实用化。佳能经历过喷墨打印机漫长而艰辛的独立研发,在微细加工技术上积累了雄厚的实力,而东芝在电视技术上有很强的研发实力,两家合作开发sed显示技术,可谓珠联璧合,对推进sed的产业化极为有利。又经过几年的联合攻关,sed终于到了成熟阶段。2004年9月14日,东芝与佳能联合宣布将成立集研发、生产和销售sed面板及电视设备、显示设备于一体的合资公司sedinc.(双方各占50%股份)。
sed公司借助于佳能和东芝双方强大的研发力量,sed产品眼看就要推出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nano-proprietary公司(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一家小规模的应用纳米技术公司,从事纳米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商业化活动。1999年,与佳能缔结了有关专利授权合同,nano-proprietary向佳能提供可在图像和显示领域应用的碳纳米管专利技术,但合同规定该授权仅限于佳能和其子公司。)与佳能公司在sed面板制造工艺的专利授权方面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纸诉状将佳能告上法庭。
2007年5月3日,美国法院做出裁定,“佳能公司将nano-proprietary公司的受权范围扩大到了东芝等其他日本厂商,违反了协议,nano-proprietary公司有权终止与佳能的协议。”佳能在输掉官司之后,只好让东芝退出sed有限公司的股份。在发生了这样的变故之后,原定于2007年第四季度sed产品上市的计划泡了汤。
业内人士认为,sed发展道路之所以一波三折,为官司所困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国际利益集团想方设法阻止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上市,才是深层次的原因。有消息称,早在两三年前,就有电视制造商打算购买sed技术并将其封存,因为sed电视一旦投产,对液晶和等离子制造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假如说sed的某些关键技术专利被其他公司拥有,而这些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抱有打死也不卖的想法,将给sed的未来蒙上阴影。
不过后来有一条好消息传出,说佳能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非碳制造工艺以避免采用nano-proprietary公司的专利技术。即便在关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