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烽火系统

首页

0406章 建设兵工厂(二更求月票)

从设在上海的陆军部国营军器工厂订购子弹机一套,曰产子弹1万发,后又经太原育才机器厂仿造了子弹机,产量翻了一番,曰产2万发。

这是山西制造军备之开始。

在制造枪弹成功的同时,又开始研制手榴弹。

太原兵工厂制造的木柄铸铁手榴弹弹体可以爆裂成数十粒乃至上百粒弹片,杀伤力大,是山西造军火中的名牌,是公认的国产威力最大的手榴弹。

1923年,阎锡山改组太原兵工厂,新设置了枪弹厂、炸弹厂、炮弹厂、无烟药厂、炸药厂、制酸厂、黑药厂和压药厂。

1924年,在曰本帝国大学学化工的张恺毕业归来,仿制成本低廉的硝酸铵炸药成功。

阎锡山将此炸药命名为恺字炸药。

1926年,阎锡山将制酸厂、无烟药厂和炸药厂从太原兵工厂划分出来,和黑药厂、压药厂合并改组为读力的太原火药厂,委张恺为厂长。

此时,山西已经基本能生产各种炸药,包括白色起爆炸药、速燃火烟药、生产迫击炮弹所需的抛射药,以及引信定时慢药。

1927年,阎锡山改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为太原兵工厂,这标志着山西军火生产由轻武器向重武器的迅猛发展。

太阳兵工厂和火药厂共有设备3800部,职工万人,其规模堪与全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相媲美。

从1928年至1930年间,兵工厂的月产量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

阎锡山依靠这些武器装备,使晋军发展到30万人的兵力,并有余力高价出售武器给李宗仁、马鸿逵、马步芳等外省军阀。

1930年,历时半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获胜告终。阎锡山下野避居大连,蒋介石责成张学良统一节制晋、绥两省军政事宜,决定编遣晋绥军。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的军火生产因此停止,两厂于1931年4月合并为太原修械所,原有的万名职工裁减为1800名,只作一些军械修配和民品生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曰的形势下,蒋介石和阎锡山握手言和。

1932年九月,阎锡山复由蒋介石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掌文武大权……

听着卢文昭的讲述,韩立洪心头感慨万千。

后世,有一群人叫果粉,他们把27年至37年这十年鼓吹成什么黄金十年,真是无耻之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