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烽火系统

首页

0282章 碟中谍(五更)

点,确立帝国向华中方面经济发展的基础”。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州河南岸租界虽已成“一座孤岛,一片为荒凉、恐怖和野蛮围困的绿洲”,但仍相对安全,华界工商业遂迅速向租界集中,大批难民的涌入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租界工商业不减反增,一度出现所谓“畸形繁荣”。据统计,1937年底,公共租界工厂仅442家,1938年底激增至4707家,1939年又新增1705家。其他诸如进出口业、百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营造业等也大都呈扩张之势,获利倍蓰。

然而,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租界以后,上海全城沦陷,孤岛繁荣不再。日军“接收”了包括上海电力公司、上海煤气公司、英美烟厂等在内的所有大型“敌性”企业,以及汇丰、麦加利、花旗等15家英、美银行。1942年3月27日,日军又对重要工业原料及其制品,以及大米、小麦、面粉、煤炭等实行军事统制。对华商工业企业,日军则分别以“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借”等方式加以霸占。更致命的是,由于日本和英美交战,海路断绝,上海的原料来源和工业产品销售立即陷入危机,工厂纷纷倒闭或停工。有位外侨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这样感叹道:“上海曾经的喧闹,如今已变得寂静无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