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科学时代

首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倾斜装甲!

概还有三个月,接下来把电渣重熔和105毫米榴弹炮搞定。」余华望着厂房内一众工人战士欢呼激动的画面,脸上浮现舒心笑容,脑海默默想着。

试生产通过意味着氧吹炉技术真正意义上研发成功,但这还不够,如果要研发105毫米榴弹炮,电渣重熔技术这项前置科技必须点亮。

幸好,无论是105毫米榴弹炮,还是电渣重熔技术,当初余华全都仔细了解过。

没办法,前者是历史上第一款具备360°射角的105毫米榴弹炮,后者则是大名鼎鼎的三大高级冶金工艺。

身为骨灰级军迷,如果不了解这些军事科技,好意思自封骨灰级头衔?

空分设备为氧吹炉奠定供氧基础,氧吹炉为电渣重熔奠定优质原料供应基础,电渣重熔则为大口径火炮炮钢奠定材料基础,技术领域的发展便是如此,一环扣一环,少了谁都不行,更不可能好高骛远,张嘴就来弯道超车。

有些路,没有弯道。

「杨团长,给总部发电报喜。」余华目光看向身侧情绪激动的杨志,微笑道。

「是,总工程师!」杨志闻言,立马反应过来,连忙转身离去。

「陶同志,试生产通过,我要马上返回延城处理工作,榆林钢铁厂交给你了。」

待杨志离去,余华目光转而看向旁边最新上任的榆林钢铁厂负责人陶明达,正声道:「钢铁生产不是小事,你接手之后前期暂不着急提高产量,该主抓质量,一是运力不够和配套设施不达标,二来氧气炼钢对组织来说太过先进和高端,急于追求产量容易出问题,应当熟悉氧气吹炼工艺,掌握要领,积累丰富的炼钢经验,再追求产量。」

「关于炼钢生产过程,必须严格要求工人遵守《氧气吹炼生产管理条例》,质量放在第一位。」

质量第一!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氧吹炉虽然成功了,但这不代表军工局就能玩得转,站在现实角度出发,像这种尖端冶金工艺设备,没有个一年功夫很难吃透。

如果急于追求产量,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是余华不愿意看到的。

「是,一定遵守规章制度!」陶明达面容严肃,眼中露出尊重之色,立正点头,正声回道。

对于氧吹炉创造者余华,他心中无不充满尊敬,尽管余华岁数比他年轻十岁。

榆林钢铁厂可以没有他陶明达,可以没有自家领导陈康,可以没有工程队杨志,但绝对不能没有余华。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余华,就没有氧吹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