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教育乃头等大事
么着急了。
但是,忠嗣学院能够解决的,也只是理念与忠诚的问题,解决不了官员能力的问题。庸才经历了训练,那也只会变成忠诚的庸才而已。
飞翼星上发达的教育体系,被顾航视作为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在视察了一整圈之后,顾航已经有了明确建立清楚的行政公务人员的培养体系的几个办法。
首先是对现有官员的再培训。联盟政府会出资,让各级各类的,各个星球的联盟官员,能够有机会进行公派学习进修,按照行政官员的工作类型,工作内容,安排进飞翼星各个大学的各个专业之中来进行再学习。
他们会进入到各个学院开设的特定培养专科之中进行学习。
第二件事,就是联盟政府会寻找招募一些年轻人,跟他们签订长期合同。联盟提供教育机会和教育贷款,而他们要进入到学校之中好好学习,毕业之后去到合同规定的地方,服务一定年限并偿还贷款。
通过这种委托培养的模式,可以让一些有天赋有能力的底层年轻人,找到更好的出路;相应的政府单位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才新鲜血液供给。
当然了,那些学生在成绩上也会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得让自己的成绩达标,甚至到优秀的程度,才算是完成合同,获得工作。否则的话,毕业了原单位一看成绩单稀巴烂,不要了,那就得自己找工作想办法偿还贷款了。
但无论如何,是个比原先更好的出路。
不管是现有公务人员进修,还是定向委培,这些都是从政府层面发起的行为,旨在大量培养政府官员。估计,每年这两类学生的数量,都会有百万人以上的规模,知道联盟政府初步解决了公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才会慢慢停下来,减少数量。
为此,联盟每年要编织的教育预算,也要达到数千万税币的程度。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当年的怒枭星每年的帝国税才要交多少?还不够如今教育预算的零头。
不过,情况也可以往好了想。
这会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没错,但实际上这笔开销应当只会出现在账面上。飞翼星上的这诸多大学,后续当然也都会被收归国有进行管理。相应的支出会记录在政府支出的账面上,消耗预算,但是也会出现在学院的收益上,并上交。
当然,流转上一轮,意义仍旧很大。经济的意义本就在于流通与交换。
转这么一轮,政府官员得到了培养,开拓了视野;学院的生源增加了,收入增加了,可以容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围绕着学院进行的一系列附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