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名动京师第一人
,仅是保民,这点我不太相信。还有一种较大的可能是待价而沽,他如认准哪个势力,以此为礼,投入其中,必受重用。”
“他会不会注重那些所谓大义?”
“应该不会,从他所行来看,他不是迂腐之人。何况,正如孟子所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只要取得大势,他会以保生民为由,便宜行事,对外来说,他的大节不会有亏。”这次是谭牧之进行分析。
此时,有下人入内,送上一本材料,正是邵延昨日狂抄的诗词,宇文成化翻看了数首,不由叹道:“真是大才!”将诗词递给二人,二人阅罢,也叹道:“吾不如也!”
宇文成化安慰道:“诗词不过小道尔,治国才是大能。能否将之收于麾下?”
谭牧之道:“主上,目前很难,天下形势未明,他应该暂时观望,当时机成熟时,他才会做出真正的选择。”
“如果不能拉拢,能否除去?”
“主上,不能,这就是他的真正利害之处,三本经典和一本游记,使他在天下士子心中已是圣贤一流,谁杀害他必为天下士子所唾弃,有此,他才敢天下布子,而不畏惧。”张举岳说明理由。
宇文成化沉思了一会,吩咐下去,发出请帖,请徐霞客明日到府上一聚。
相同的事也发生在皇叔杨玄甫的府上,从这一刻起,邵延是真正进入京师的各大势力眼中,不过作为许多事件始作俑者邵延,却和林韵柔在浏览京师。
“先生,世俗间的事要比修真界复杂多了,感觉每个人都是费尽心机。”林韵柔想起这两天来发生的事情。
“是啊,在尘世间,人情世故是个大学问,这两天,一个度没把好,才落得今天早早溜出来躲灾。不怪有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邵延感慨道。
“先生,如何做到这一点?”林韵柔好学精神又发扬光大了。
“世事洞明是指对世事的观察毫无偏差。”邵延回答道。
“先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记得《道德经》上如何解释明和智的?”邵延反问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林韵柔背道。
“是啊,知人易,自知难,因为知人不涉及自己,只要考察别人的情况,自己则公正;而自知必须先过自己这一关,很难公正,如要知己,则必须先忘己。”邵延解释道。
“先生,我明白了。”林韵柔恍然。
“那么,你来说说如何做到世事洞明?”邵延开始考她。
“《道德经》言:‘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