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香江,家父是包船王

首页

第99章 汇沣银行几乎把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白送给包宇

港币。

但是,历史上的1979年,也就是李加成收购和记黄埔的时间,当时和记黄埔市值已经飙升到28.6亿港币,年底更是飙升到40亿港币。

这算下来,汇沣银行持有那些和记国际股票市值,其实又不一样。

而在当时,汇沣银行把持有的和记国际9000万股普通股全部卖给李加成,实际上,是按照7.1亿港币出售给李加成的。

也就是说当时,李加成只是想要支付6.39亿港币。

除此之外,沈弻为了扶持和照顾李加成,当时就是这个钱,李加成也不一定能够拿得出来,所以,只要按照这个总价的20%支付,剩下的可以延期支付,为期最长两年,不过,须在1981年3月24日前支付不少于余数的一半。

这什么意思?

那就是,当时的李加成只要支付1.278亿港币也就吞掉了汇沣银行持有的股份,剩下还可以花两年时间来偿还。

这样的交易,当时立刻遭到和记黄埔管理层的猛烈抨击,其中,当时和记黄埔执行总裁韦理认为,汇沣银行出售价格太低,如果按照每股7.1亿港币来算,和记黄埔总市值也就是28.6亿。

但是,和记黄埔单是凭借在红磡拥有的土地,也就价值这个数字。

韦理当时觉得,根据和记黄埔的资产评估,净资产高达58亿港币,也就是每股价值14.4港币,比汇沣转入的价格高出一倍。

除此之外,汇沣银行方面只是要求李加成支付总售价的20%,相当于李家拿2400万美元做订金吞掉价值10多亿港币的资产。

算下来,差不多就是沈弻和汇沣银行白送给李加成的一样。

正是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韦理,还是李察信那些高管怎么可能服气这次李加成收购和记黄埔?

在他们看来,纯属就是李加成走了狗屎运,或者说李加成和沈弻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否则,凭借李加成那点钱,怎么可能收购得了和记黄埔呢?

现在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

现在是在1978年,要比历史上李加成收购和记黄埔还要早了一年。

除此之外。

包宇私下给沈弻的那些礼物,那也价值三亿港币。

这些沈弻不会说出来,沈弻知道,他会通过这次交易减掉那些费用,他是不会白占包家的便宜。

不过,包约翰和牟诗里在和麦理思,曹志明在那谈,他们并不知道沈先生已经收了包宇的好处,至少价格方面他们还是要谈的。

现在麦理思和曹志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